在“四小车”整治后,时下打车难在温州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期更是一车难求。由此带来的拒载、拼车、态度恶劣等本不应该存在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拼车现象,以前禁止的事情,现在很多乘客均以能拼到车而庆幸,这是怎样无奈的心理屈就。不可否认,近几年温州的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完善,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拥挤、环境不尽人意让人望而却步,再加上四小车整治等因素造成打车需求不断攀升。说到底,打车难的问题就是公共交通工具的有效供给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交通拥挤等客观原因造成运力没有完全发挥;油价上涨,份钱不减,压缩了出租车司机盈利空间,降低了其积极性;出租车电话调度部分司机拒载及管理方面的原因也使运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如何加强管理提高运力,缓解群众打车难问题,就科学管理扩大有效供给,挖掘现有运力提出以下建议:
1、扩大出租车的有效供给,缓解打车难。发展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能有效降低对出租车的需求,最终解决“打车难”问题,但这是一个较长得过程,从扩大出租车的有效供给上入手,见效会更快。比如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降低交通拥堵程度,减少出租车在路上占用的时间,提高出租车使用率,从而扩大出租车的有效供给。
2、提高运力,完善电话调度。一面是打车难,一面是部分出租车跑空车,如果能完善已建立的电话调度平台,减少司机开空车的比例,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油耗,提高运力。
3、降低份钱,提高司机福利水平。出租车司机工作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造成本地驾驶员不愿从事开车行业,现在绝大多数驾驶员均为外地民工,这种流动性强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力。政府应在出租车数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出租车公司和司机的利益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控。
4、完善管理模式,尝试多样化发展。在司机与车主或公司的利益博弈中,司机明显处于劣势,利益空间的下降迫使司机只能从拒载、搭车等方式上挖掘现有效益,政府出台的管理办法很难凑效,就拿出租车座椅套来说,这个作为一个城市的流动窗口和形象的出租车座椅套,肮脏的程度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是少见的。如果我们不落实对车主、公司和司机多方的责任要求,那么管理就很难落实。同时,“总量控制也并非天经地义的法则”,很多地方和国家没有总量控制,也并未出现出租车数量无序膨胀的现象,像英国、澳大利亚政府就只对出租车的费率、准入和服务标准进行规定,通过质量管制实现数量的控制。这些管理办法都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