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州市低碳住宅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新建住宅不断增加,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环保压力
在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有0.8吨碳释放。以此计算,温州2009年和2010年仅新竣工住宅的碳排放量即达到了500多吨,如果考虑施工面积则达到了近4000吨,这里还未计算住宅在使用中产生的碳排放量。因此温州住宅产业面临巨大的节能减排环保压力。为了使温州能够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走向和谐、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动与发展低碳住宅应当成为重点任务。
2.对低碳概念重视程度不够
从房地产开发商角度来看,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均会导致其建设和日常居住成为能耗“大户”。温州目前大量的“豪宅”在户型设计一味求大,造成空间和能源的浪费;而为数众多的小区景观设计“硬多软少”、“草多树少”;普通住宅的墙体隔热保温能力差,对日照和自然通风的考虑不足,导致住户需要通过空调、暖气、通风系统和电灯等方式保持温度和舒适度,大量增加能耗。温州鲜见以低碳为卖点的住宅,不少开发商将扩大绿化面积,采用保温隔温材料,减少木质材料使用等同于低碳。虽然一些开发商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节能门窗、智能环保屋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草坪灯等低碳技术等。由温州市三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红日三期采用雨水回收系统、生态绿化等方式倡导低碳人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低碳住宅的概念在温州仍未能得以全面推广。
3.对低碳住宅的消费引导与政策支持不够
不可否认的是低碳住宅技术确实会增加住宅的建造成本,例如中水利用系统、雨水回收系统等,系统费用昂贵,相比使用自来水性价比不高,即使投放入了也很难推广。从直观上,这些成本的增加并未使消费者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开发商感觉投入的成本,无法在住宅价值上体现。发展节能建筑需要资金投入,据有关方面测算表明,开发节能50%的建筑,要增加10%的房屋建设成本,加上低碳、新能源,建筑成本会再度增加。由于低碳住宅大量使用高科技以及新型材料,科技含量高的建筑成本及其居住成本,成为多数购房者最担心的问题。
二、温州市发展低碳住宅的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推动低碳住宅概念深入人心
自2008年初,国家建设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试点联合推出“低碳城市”以后,“低碳城市”迅速成为中国大陆城市自“花园城市”、“人文城市”、“魅力城市”、“最具竞争力城市”之后的最热目标。温州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宏大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城市发展的新潮流,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提升了温州模式的新境界。低碳本身便与“三生”之“生产、生活、生态”等多个方面夕夕相关。提倡并推动“低碳住宅”建设,改变城市的居住品味,促进开发商的低碳意识,推动居民的低碳意识,对温州城市的发展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国内一些地方开始启动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低碳城市的建设。如吉林市已被国家有关部门列为低碳经济区研究试点城市;广东提出申请,将珠海列为全国首个“低碳经济示范区”;上海已拟定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地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杭州提出要在全国率先打造低碳城市;河南已率先组建了低碳集团有限公司等等,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研究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明确提倡低碳住宅的概念,倡导发展低碳住宅方面的举措仍显薄弱,温州在此方面尚未制订明确的举措。
2.制订低碳住宅与评价标准,推动低碳住宅发展
原建设部2004年出台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提出了“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绿色建筑理念,温州市于2004年1月起,对新建建筑物执行节能标准,先后建设了一批节能小区。目前,我市所有新建建筑均要求执行节能50%的标准。这些都是属于低碳住宅的范畴,但是依然不够成熟,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哪些低碳技术必须采用,哪些低碳规则必须遵守,哪些建筑材料符合低碳标准等,均未形成定论。因此在温州大规模推动低碳住宅,还缺少相应的参考标准。
3.出台低碳住宅建造与消费激励政策,引导低碳住宅发展
我国目前对于支持低碳住宅发展的相关政策,企业虽然认同低碳住宅的理念,但考虑到投入产生与消费者的实际接受程度,以及低碳节能技术的成熟度及后续维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更大风险与责任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对低碳住宅仍处于观望态度。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为实现低碳战略,设计了各种有效的激励措施,如:政府管制、碳排放税、财政补贴、碳基金、碳排放交易等 。
一般来说,低碳住宅比未增加节能减排技术的住宅节电约50%,节水20%以上,能够很好地减少居住者的生活开支。随着水、电、气等能源价格的一路走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节能问题,低碳节能住宅应当通过引导成为一种经济的选择。如果政府能够加强引导的话,消费者将发现低碳住宅比普通住宅使用成本更低。政府应该对购买低碳住宅的购房者和开发建设低碳住宅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费优惠,把节能真正变成省钱,低碳住宅的推广才能真正加快。
建议提倡并鼓励以下行为:
1)提倡并鼓励低碳绿化方式
社区的绿化建设也应以低排放为指导,不能片面追求绿化效果,还应选择吸附二氧化碳能力较强的乔木、灌木和自然生态绿化,尽量减少使用人工草坪等吸附能力基本为零的绿化方式。提倡选择种植能产生大量负氧离子的乔木代替草坪,将“低碳生活”理念引入到景观绿化中。
2)提倡并鼓励新型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推进新型能源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领域的普及和应用,建议全面开展城市公共照明太阳能改造,培育建设一批低碳示范社区和低碳示范项目。要求住宅区的庭院、主要路段、游园绿地、进行太阳能应用与改造。
3)提倡并鼓励节约和循环用水方式
自来水的生产、废水的处理都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提倡节约和循环用水方式。提倡雨水与生活用水分离。在屋顶上、地面上安装雨水收集系统,利用雨水来用于生产、生活,鼓励通过雨水收集处理、建筑中水处理来满足节水型景观与室外绿地用水需求。
4)提倡屋顶绿化并与违章相区别
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城市的屋顶绿化率达到70%,城市上空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会下降50%。温州的屋顶面积,大约为居住区的五分之一。因此,促进低碳环境,提供屋顶绿化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城市屋顶绿对改善城市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屋顶绿化已成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和城市园林化建设的新亮点,在增加绿量、视觉、美化景观、改善生态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应鼓励居民积极进行屋顶绿化,并制订标准与违章建筑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