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坐落于乐清市境内,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雁荡山根植于东海,山水形胜,以峰、瀑、洞、嶂见长,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开山凿胜,发轫于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全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景点550多处,辟有八大景区,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精华荟萃,被称为“雁荡三绝”
楠溪江位于永嘉县境内,东临雁荡山风景区,南距温州市区23公里,西连仙都,北接仙居,是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670平方公里,共分为楠溪江及沿江农村文化(又称岩头景区)、大若岩、石桅岩、水岩、北坑、陡门和四海山七大景区,共计800多个景点。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雁荡好山、楠溪好水,景观特色互补,游完雁荡山、再嬉楠溪水,是旅游者的最佳选择,温州游最经典的精品旅游线就是雁荡山楠溪江二日游。雁荡山与楠溪江两大景区东西紧邻、山水相连,但团体游客旅游巴士从雁荡山出发,走甬台温高速在北白象互通(或经绕城高速)转诸永高速到楠溪江;如果是散客,更要从雁荡山坐长途汽车到温州,再转道瓯北坐车去楠溪江,路程远、耗时长。现正在建设中的雁楠公路让雁荡山和楠溪江景区打破天然壁垒,缩短它们的往来距离,可让游客在两景区之间比原来少走65 公里“冤枉路”,大大缩短了两景区间的行程距离。
雁楠公路是省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是连接两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雁荡山和楠溪江的旅游“黄金线”,起点位于雁荡镇上塘村,与104国道相接,经芙蓉镇、雁湖乡、鹤盛乡、东皋乡,终点为枫林镇,与诸永高速公路枫林互通连接线相接。沿线主要景区有楠溪江的核心景区石桅岩景区、龙湾潭森林公园,以及雁荡山风景区的芙蓉池旅游集散中心、雁湖景区、筋竹涧景点等。主线全长约45.63公里,路基宽度为10米,采用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60公里。乐清永嘉路段各半,预计永嘉段2012年底通车,乐清段2013年通车。这条路,沿线山区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提高山区资源利用率,是促进山区脱贫的致富路;同时,这条路更是将两景区连为一体,改善了两景区之间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实现两大景区的一体化建设,激活了两大景区联动发展的整盘棋局,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对扩大景区容量,使我市更好地发挥重点旅游景区的集聚效应,实现旅游产业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温州正值产业转型升级,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是温州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借助国务院〔2009〕41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及最近七部委联合发文要求金融支持旅游业的东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温州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藉此雁楠公路即将通车之际,温州要大力建设雁楠旅游功能区,提升温州旅游业发展。
为此,建议如下:
1、雁荡山景区面积450平方公里,景点550多处;楠溪江景区面积670平方公里,景点800多个。两大景区完全打通融合,将形成一个总面积1120平方公里,景点1350多处的超级景区。如此面积大、景点集中的景区在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说绝无仅有,时机成熟甚至可以设立“雁楠市”。雁楠旅游功能区的发展前景极其宽广,为适应今后发展,建议在建雁楠公路继续拓宽提级,或者重新规划建造一条从乐清雁荡山至永嘉枫林的高速公路,联通甬台温高速与诸永高速。
2、雁荡山和楠溪江分属乐清永嘉二个县市,旅游管理部门有温州直属的也有县属的,还有所在地乡镇,单单乐清市域内就出现4个旅游管理机构。温州乃至全国许多景区的管理体制不顺“人为分割、各自为政,谁都说了算,谁都说了不算”的管理格局,已经成为制约温州旅游业的发展的“瓶颈”。要使两大景区融合发展,必须解决管理体制问题。
我们建议:一是,建立温州市风景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市长兼任书记或主任,市旅游局作为其下设机构,具体负责全市风景旅游业的发展和管理并组织实施,同时下设若干个功能区或管委会。主要履行综合协调职能,建立有效的联络和沟通机制,牵头研究、解决跨部门涉及本市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构筑各成员单位积极支持、参与旅游发展的格局,形成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合力。
二是,对现有旅游管理机构进行改革和撤并,解决“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人员身份不明”等问题,明确职责,分流人员。首先由温州市人民政府牵头成立雁楠旅游功能区管委会,统一协调、统一管理。并参照普陀山管理模式,赋予政府的职能。旅游业是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由相关行业群体组成的综合性产业。旅游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交叉产业,与其相关的部门包括公安、工商、商业物价、卫生、交通等部门,景区建设还涉及国土、规划等部门。目前,这些部门基本各自为政,彼此之间不仅不能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甚至相互之间还有壁垒,旅游部门调控乏力,无法指挥协调。旅游业管理与现行体制、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和摩擦,因此建议借机构改革和区域调整的契机,调整景区内乡镇与管委会的职能,根据资源集中程度不同,所在乡镇(街道)可采取成建制或部分纳入的方式。有些核心景区的乡镇如雁荡镇完全可以与管委会合二为一,有些乡镇职能可以与管委会部分整合。功能区应以生态旅游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为目标,有效整合旅游、建设、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水利、文保等部门的相关涉旅职能,理顺管理体制,确保高效运行。
3、雁荡山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宝库受挫后,转而与楠溪江联合申请世界地质公园,成就了温州第一个世界级景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雁楠旅游功能区成立后,申请自然遗产宝库的成功概率大大提高,并且因为增加了楠溪江古村落等人文要素,有条件申请自然文化双遗产。一旦申遗成功,将大大提升雁楠旅游功能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温州旅游业大发展铺平道路。
4、为了迎接温州旅游业大发展时代的到来,雁楠旅游功能区应该高起点规划、大规模投入,不能搞分散划块,要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形成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前期必须以政府投资为主,或采用BOT的投资方式。规划设计一定要具有前瞻性,投入一定要大手笔,这样才能改变温州旅游“满天星星,没有月亮”的局面,为温州旅游业造出一个全国领先的、亮丽的“旅游月亮”。
提案人:民建 金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