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现拥有中小企业多达14万家以上,占到全市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96%的工业产值,上缴了75%的税收并解决了80%的就业人口。对于温州来说,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实体性质的企业,重视实体经济就是重视中小企业,它的健康发展就是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当前我市的现实情况却是,大量中小企业需要生产资金却求贷无门,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 “以钱炒钱”的思潮蔓延,大量社会资本涌向炒房、炒煤、炒矿、炒农副产品和高利贷市场,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大规模转移,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受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的波及,我市的实体经济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受到大面积的亏损,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停业,个别企业主被迫跑路。直面此次民间借贷危机的影响,结合我市的发展现状,就如何夯实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基础、防止产业空心化,引导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营造公平有序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政府部门要切实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使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使中小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融资环境和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各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同时打开实体经济盈利空间,要让市场嗅到实体经济中的好处,通过破除垄断等改革来保护实体产业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企业家精神,为企业松绑,推动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回归实体,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增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后劲活力,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领域的作为,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以政府转型推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要创新体制机制,在政策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与发展,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业发展,营造实业致富的环境氛围。
二、遏制各种投机炒作行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实际财富,是国家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让资本回归实体产业,消除虚拟领域的暴利,遏制各种投机行为和高利贷行为已显非常紧迫。近几年来,我市大量的实体资本流向虚拟经济是不争的事实,这是因为各项政策措施不配套、行为的不规范以及监管不到位,使虚拟领域产生了太多的暴利。政府要消除短视目光,树立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的思路。不管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始终是我市经济的坚实基础;不管技术创新到什么地步,实体经济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展现。市政府职能部门要密切监测信贷资金流向,从源头上控制信贷资金挪用风险,严防信贷资金违规流向房市、股市以及挪用于农产品炒作、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其他各类投机炒作领域,抑制不合理信贷资金需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挤压金融资本炒作空间。政府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降低准入门槛,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市政、金融、能源、社会事业领域,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
三、建立合理的金融机制,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政府部门应当积极落实国家相关配套措施,让各类实体经济组织能够从银行借到钱,加速推动贷款对实体经济的定向投放和对实体经济的渗透,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在争取更多贷款规模的同时,切实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企业信贷的政策。金融机构切实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规范各项业务服务收费,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强对贷款用途的监管,坚持做到受托支付,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或外流,使贷款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要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到实处,支持民间资金通过设立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拓宽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比如扩大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的帮助,引导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流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四、制定并认真落实帮扶政策及措施,进一步加大政府帮扶力度。
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呵护、共同努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在当前企业面临较多困难的情况下。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扶持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施政的重大使命,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中小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政府部门要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对企业的评比、达标、表彰等活动,坚决纠正和查处向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集资等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要在为中小企业落实扶持政策上下功夫,近期以来,国家、省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财政、税务、土地等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好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及发展专项资金等各项政策,对经营困难、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减免税费。从减税这个环节来扶持企业,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刺激企业生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开拓能力。同时,应在此基础上,吸收在外创业的温州人回温创业,为家乡多做贡献。
五、加强引导企业自身建设,提升抗风险能力。
温州资本脱实向虚的现象,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拐点:处于产业链条低端、单纯依靠低成本优势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温州格局”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把目前中小企业的困难看作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要利用当前的“倒逼机制”,进一步在政府引导与中小企业自觉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政府要消除短视目光,树立发展实体经济为重点的思路。不管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始终是我市经济的坚实基础;不管技术创新到什么地步,实体经济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展现。政府部门要着力加强指导和推进,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必要的技术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推进中小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强合作、拓市场、助创业、促增收”,打造更多的“小型巨人”和“单项冠军”。引导中小企业顺应产业集聚的趋势,向产业积聚和集群化方向发展,注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培育,找准市场定位,打造拳头产品,把中小企业过硬的产品和市场做精,靠专业化、精细化造就同业竞争优势。加快建立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管理创新。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包括企业家二代的培养,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诚信建设,增强社会信誉度,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注:金克明 民建界 省政协委员
张小春 民建界 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