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无根的一代,他们普遍拥有“城市情结”,当大山的贫困落后碰撞城市的繁华喧嚣,他们再无法像先辈那样“转身”农村,这个在农民工中占到60%,大约1亿的人群叫做“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就是进城从事非农产业的80后、90后青年农民,这个新的称谓被用来区别于他们的父辈——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涌进城市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力低。
从近几年的“用工荒”到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士康在近半年内发生了“十二连跳”系列自杀之后,“新生代农民工”也日渐作为一个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温州是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曾被央视评为最受农民工欢迎十大城市之一,吸引了上百万农民工涌入,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了企业农民工总数的七成以上。当前,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正在影响温州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温州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及问题
温州的工业经济以鞋革、服装、五金电器、眼镜、烟具等轻工制造业为主,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农民工的数量多、发展迅速,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更是占了很大一部分。
1、 “城市边缘人”。在中国这样一个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中,农民工注定是特别的一群——他们游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既不完全属于城市,也不完全属于农村。而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这一特点更加鲜明。有关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农民身份普遍没有认同感,他们的心理定位更趋向于产业工人。他们身上呈现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特征,他们希望能够融入城市,但又认为自己不能完全融入城市。这种身份认同危机,来自现实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等,是各种权益的缺失。有关调查显示,89%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但他们的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游走在城乡两端的这些农民工,受种种主客观因素所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
2、 文化需求。文化需求是人的较高层次需求。当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的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就显得格外突出和迫切。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经济原因,农民工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二是社会原因,即企业和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温州新生代农民工课题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闲暇活动内容出现了户外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可喜因素,并且注重在闲暇时间里提高自身素质,但总体上还存在闲暇时间不足、休闲内容单调等问题。对于数量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来说,供需之间的矛盾十分巨大。“脱衣舞”、“三点秀”等不健康表演被查事件屡见诸报端,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市一些城郊结合部休闲娱乐设施的贫乏。
3、 居无定所。住房是外来务工人员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不熟悉农村和农业,有更强烈的意愿变为市民,但他们靠打工的钱又买不起房。由于温州商品房准入门槛太高,城市公共住房分配体制又与户籍制度紧密相连,农民工长期被排除在外。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底层固化”现象,引起系列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困境的原因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很大困境,其产生原因可以从政府、社会、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四方面去分析:
1、政府方面,缺乏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有效机制,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劳动权益和人格尊严。此外还有户籍等多方面原因限制,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2、社会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还存在观念上的诸多歧视,使他们难以在城市找到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而他们在劳动供给和行业需求上也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这使得社会出现了“用工荒”,造成了劳动资源的浪费。
3、企业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存在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福利保障的歧视性待遇;或者给他们极低的工作报酬,缺乏必要的保障,漠视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4、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方面,他们在心态和观念上,对职业的期待值和融入城市的期望度都较之第一代农民工高,而他们又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和融入较高层次就业市场的本领,同时他们工作耐受度较低,缺乏父辈的吃苦耐劳精神,心理抗压能力比较脆弱,这些因素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在城市的发展。
三、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及问题
第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出台切实措施保障其利益,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生产便利的同时,还能提供生活便利,完善社区功能,为打工者提供劳动、生活权利方面的制度性关怀。
第二,全社会要以更宽容的心态来接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相关机构要积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开展各种活动,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交渠道,让他们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人际关系网中。
第三,企业一方面要提高打工者的劳动报酬,同时依照法律规定为其提供社会保障;同时要充分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需求,发挥集体的力量,建立、完善打工者自我救助与沟通的组织,消除他们的集体焦虑感。
第四,新生代农民工要端正心态,不怕吃苦、不惧困难,在基础性岗位上积累经验、提高技能,加强自身的敬业精神;同时,制定职业规划,脚踏实地去努力,不好高骛远,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可否认,新生代农民工有知识、有技术、有理想,是今后“温州创造”所不可缺少的生力军。这一大群体给温州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各个领域发挥其价值与作用。但在城市与农村不同环境的文化碰撞下,新生代农民工会遇到许多困境,这需要我们的包容与关爱。温州作为一大城市更应该以博大的胸怀与关爱的心态去迎接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群体,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携手共同构建和谐温暖的新温州。
市政协工商联组
陈 光 宁
201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