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文鼎盛,民俗渊源,是号称为“东南邹鲁”的“文化名郡”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温州近代本土人物, 随口可出就有朱自清、邱清泉,一文一武,为温州文化添色不少。朱自清的故居已经修缮完毕,作为抗日名将的邱清泉故居却仅余门脸,为使温州后人不致遗忘温州历史上的这些先贤、抗日功臣,特建议重建、修缮在鹿城区蒲州街樟树路80号的国民党上将邱清泉故居。
一、邱清泉将军作为智勇双全的抗日名将,温州本土人物,值得重建、修缮其故居以资纪念。
邱清泉1902年 1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蒲洲乡中埠(现为温州市龙湾区蒲州)。小学就读于县城高等小学(现温州市鹿城区广场路小学)。 “五.四”时发起并参加永嘉膺符区青年联合救国会。1921年 以第二名成绩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在温州共计生活二十二年时间,为名副其实的温州本土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保卫战爆发,邱清泉协助总队长桂永清率部参战,作战极为勇敢。临危不乱和勇敢的战风得到当时抗战将领、士兵的认可;河南兰封战役。邱清泉亲率两个装甲营向兰封城外的日军攻击,一度迫使日军兵退数里,是中国军队在历史上的第一次机械化作战尝试;昆仑关战役,邱清泉带兵参战,用兵神速。这次战役成为抗战史上漂亮的歼灭战之一;龙陵之役是邱清泉平生又一次得意之作,为打通缅滇公路国际交通线,中国远征军从印度反攻缅甸,宋希濂军也反攻滇西龙陵以配合,先后两次失败,伤亡惨重。后邱清泉亲自督战,中国军队完全占领龙陵,最终打通缅滇公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二、重建、修缮其故居,对国家的统战工作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现正处于国共合作的大好时期,邱清泉作为抗日名将和黄埔军校毕业生,在国民党内有较高威望和人缘。重建、修缮其故居,可以激发其故旧后人对大陆的认同感。对推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重建、修缮其故居,可以培养、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抗战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邱清泉的抗战事迹,正是这一民族气节的体现。
随着国家的强大,民族生存的外围环境并不必然随之变好,近期的中菲、中越、中日领土矛盾激化,告诉我们,爱国主义的教育不能弱化,重建、修缮其故居必然可以培养、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四、重建、修缮其故居,可以进一步提高温州作为文化城市的形像,打造温州的旅游产业。
邱清泉不仅仅是武将,其文化功底深厚,喜好军事学术研究和诗词创作,是才华横溢的儒将。比如其诗:“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邱清泉母亲去世,邱清泉忙于抗战遥祭母亲的诗作:“海天遥望落霞红,机抒声消井臼空。常为远游违左右,徒劳征战转西东。寒霜肃杀悲慈竹,冷雨凄凉泣古桐;纵有俸钱多十万,承欢无路哭秋风。”,“壮士手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 描写温州家园的诗作“堂燕寻常入,暮鸦终古啼”, “不如倾斗酒,诗成和醉题。”。以上所举,不一而足,无不体现了邱清泉家、国、天下的气魄和民族气节,和温州人的人文情怀。
温州人杰地灵,河汊密布,舟楫相通,具有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名人辈出,如将两都有机结合,那么,温州不仅是一经济大市,也可以打造为旅游大市。对温州的形像和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意义。
作为温州人,邱清泉的事迹,是温州人文的体现,应传承下去,现邱清泉故居所在地也列为拆迁范围,如不抓紧时间保护、修缮,其故居会消失在又一轮的城市重建中。为此,建议及时重建、修缮邱清泉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