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号
调研
关于加强监管推动金融改革更好服务实体 经济的建议
-
2014年11月25日
点击次数:146
编辑:温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人大代表工作室 朱爱武
-
银行风景独好
中国2011年最暴利的行业不是烟草,也不是石油,更不是房地产,而是银行!中国银监会近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2011年净利润高达1.04万亿元,净利润增幅超过35%,已连续几年以惊人的增幅增长。并且,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ROE)超过20%,不仅国内其他行业少见,即使是金融业最发达的美国也难以望其项背。
而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3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7.2%。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7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6.47%。也就是说,就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利润增幅也低于商业银行10个百分点左右。
在温州,去年资金面趋紧,广大企业艰难应对,最后还是利润下滑;而银行却因议价能力明显提高,贷款利率不断上升,银行利润大幅增长。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2%,票据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8.6%,同比分别提高1.9和3.9个百分点。一至四季度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7.6%、8.2%、8.5%、8.5%,呈现逐季上升态势。全年全市银行业(含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31.8%,又创历史新高。
媒体还披露:温州的银行业同样赚得盆满钵满。温州银监分局相关人士表示,截至2011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已突破8000亿元,达8418.55亿元,比年初增加1065.46亿元,增长14.5%。在温的银行分支机构是各自系统内主要的利润贡献者,12家法人银行机构均为纳税大户,经营效益逐年递增,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温州日报2011年12月20日《“鲶鱼效应”激活本地金融业 温州银行业蓬勃发展》)
企业艰难度日
银行风光,而不少调查则显示,不少温州企业却日子难过。
商务部研究院2011年对温州35家企业抽样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企业接近亏损,利润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温州经贸委统计,2011年前三个月,该市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单平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占到16.7%。
温州市经贸局有一项对855家企业的调查则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35家出口导向性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达1/4、1/3的企业保持利润率增长,这些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3%,利润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调查也显示,现在大量传统中小企业利润率只有3%到5%,生存压力比金融危机时还大。
企业为银行打工
如果站在纯经营的角度分析,银行的高额利润是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合法收益、合理利润。但是,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合理”、“合法”的背后,是对企业利益的伤害。不少企业家反映,去年经营压力之大、企业利润之薄为历年之最,而恰恰在最困难的时候,一些银行趁着信贷紧张,纷纷抬高贷款利率,中小企业贷款,被要求必须在基准利率之上还要再加好几成。金融风波发生后,基准利率增加三成,甚至还是银行宣传支持中小企业的举措。
苍南一家行业龙头企业反映,如果贷款1000万元左右,必须先在银行存入1000万元,然后搞所谓的存单质押,最终贷到900万元到950万元,并且要购买一些理财产品。这样下来,利率往往达到1分2到1分5厘9。如果担保公司插手,还要给担保公司拿走200万到300万元,并支付1%的担保费用。
近几年,一些银行在从事存、贷款业务过程中,都充斥着一些非正常、非正规手段,最典型的是票据贴现业务。在2009年,银行票据贴现甚至一度占到45%,这纯粹是中国式的次贷。当时在中央重视和银监会的干涉下,这一现象有所收敛,其后又故态复萌。一些银行通过各种手段逼迫企业接受票据贴现业务,且偿还贷款则必须用现金。否则,以规模为由,拒绝向企业发放贷款,或削减贷款金额。很多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从表面看利息并不是很高,但是,加上贴现部分,融资成本就将大幅提高,以上综合利率超过10%已是常事,很多企业的银行融资利率已高达16%以上,和企业目前的利润率相比较,几近高利贷。一些银行的做法,客观上致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境,不得不通过借高利贷维持运转,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
银企本来是鱼水关系。但目前银行具有了完全的市场支配地位。银行以低于通货膨胀率约50%的利率吸收存款,再以高于通货膨胀率30%甚至100%的利率放贷,通过这一简单的方式获取了巨额利润。而实体产业由于以较高的成本获取了贷款,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或压低 “实际工资”,这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成本,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的亏损者是企业与市民。
国家经济繁荣和就业率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扶持他们等于扶持了民生。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银行应以优惠和合理利率支持渴求资金的中小企业和灵活经营的微型企业的发展,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建议改革提升金融服务
面对困难,温州金融业也做了不少工作。银企合作从来没有单方面的胜利者。我们希望银行业能更加着眼未来,和各方一起用发展的眼光重塑银企关系。
一、从宏观而言,温州要突出抓好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成全国民间资本之都。同时,要抓住建设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探索大力发展乡镇银行及与中小企业对口的银行等,为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做改革先锋。
二、要抓住建设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向中央各部反映、建议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呼声。建议在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难一蹴而就的背景下,银行业适度缩减银行利差以平衡各方利益,如通过单边或双边加减息的方式将银行利差缩小0.5%-1%,将一部分盈利转移至企业或居民。
三、在规范贷款用途审查,防止贷款资金被挪用和外流,切断“钱生钱”的源头的同时,严格落实利率风险定价,争取上级银监部门支持,要求银行业主动向企业让利,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上浮,或上浮率控制在10%以内。
四、严格执行省银监局的“五禁止”为小企业“减负”,禁止存贷挂钩,禁止一切不合理收费,取消所有贷款承诺费、管理费、顾问费、咨询费等,禁止贷款时搭售任何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禁止向民间借贷中介结构融资,防止资金链断裂,禁止将银行自身考核压力转嫁给企业等。目前,违规行为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应和审计部门不定期进行查账、查处。
五、对于获得财政补贴支持的担保公司,应对其经营进行监控,必须规定其费率和利润上限,并进行审计。注意防止担保市场出现垄断,不能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又在担保业制造了垄断。
六、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私募股权基金、股权融资等其他融资渠道,做强实体经济,支持一批优秀企业加快上市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