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区垃圾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垃圾,主要采取焚烧和填埋两种处理方式,但这两种处理方式都离不开垃圾填埋场。
一、目前的现状:
1、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相当紧张,需要填埋配套。据统计,我市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300吨—2500吨/日,夏季高峰期为3000吨/日;而市区现有3座垃圾焚烧厂的总焚烧处理能力仅约1900吨/日,加上在建的临江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我市市区垃圾最大焚烧能力将为3100吨/日。全市所有垃圾焚烧发电厂满负荷运转,也仅能基本满足目前的垃圾处理要求;一旦某座发电厂出现故障、停产抢修,将严重影响市区生活垃圾的正常消纳,需要通过应急填埋处理。此外,我市市区垃圾焚烧后剩余的残渣和固化后的飞灰(燃烧产生的烟灰,含二恶因等危险废物,需要水泥固化),每天约有300吨以上,也必须要做填埋处置。
2、污泥处置面临无处消纳困境,填埋库容亟待提高。我市市区各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含水80%的污泥近300吨,干化至含水10—30%后方可焚烧处置,但由于我市尚无污泥干化设施和污泥焚烧发电厂,这些污泥暂时还只能经水泥固化后进行填埋处理。我市东片污水处理厂在建的240吨/日干化设施,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完成;滨海园区1500吨/日的污泥焚烧热电联产项目,仍在土地挂牌阶段,建成最快也要2年。这些干化、焚烧设施建成前,急需解决污水污泥填埋消纳难题。此外,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今年计划进行改建、扩建工程,厂区内堆放的约2—3万吨污泥,需要为工程腾出土地,否则必将影响工程进度;而改扩建后,该厂污泥的产生量将更大,对垃圾填埋场的库容要求也将更高。
3、西向生态填埋场位于瓯海区郭溪街道岭头村与曹平村及泽雅镇天长村交界处,距市中心约20公里,规划填埋区填埋量库容520万立方米,其中一期库容160万立方米,二期库容360万立方米。它的建成可以进一步提高温州垃圾无害化的处理能力,能有效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能更好的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2011年10月10日经市政府协调,西向生态填埋场前期政策处理所需5000万元资金由市公用集团提供到位,并发了市政府(2011)136号专题会议纪要,因多种原因资金尚未到位。在2011年底西向生态填埋场已开展协议征收工作,180多户已签订房屋征收协议,有关土地农转用已上报省国土厅,开垦费等规费经多方工作由郭溪街道财政垫付,开工仪式填方、征地费尚未全额支付,街道和村由于资金困难对于垫付的资金不能到位意见很大。有关管线迁移、土地丈量、坟墓迁移、林地报批等已开展的工作因资金问题暂缓,给下一步的政策处理工作已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瓯海区财政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项目前期已投入500万元。2011年1月20日为应急需要市公投集团暂时到位资金800万元。为了进一步做好西向生态填埋场的政策处理工作,抓紧落实政策处理资金和资金到位流程,建议尽快落实政策处理资金。
2、西向生态填埋场位于岭头村和曹平村交界处,该路的等级和技术指标都较低,不能适应填埋场中型载重垃圾运输车辆的安全通行,同时影响曹平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建议对现有的通村道路进行改建提升,以满足西向生态填埋场建成后垃圾运输车辆及社会车辆的安全、有序通行。
3、经市政府协调,西向生态填埋场的业主为市公用投资集团公司,目前有关项目前期由填埋场建设办公室承担,不利于后期有关手续的办理。建议抓紧协调将林地报批、供地、规划、设计、施工等项目前期有关工作移交给市公用投资集团公司负责,填埋场建设办公室负责土地征用、房屋征收、坟墓迁移、管线迁移、附属物补偿、安置房建设等政策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