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相应地,承接跨国公司的服务外包也已经成为中国吸收外商投资的新方式。近年来,为了降低成本,跨国公司都将非核心业务向公司外转移,发达国家将低端制造和服务向低成本国家转移,这对中国来说意味着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为了迎接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我国各级政府已出台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千百十工程”,并计划在未来几年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在温州市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离岸外包的背景下,为了建成 “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实现温州市提高服务外包总额、离岸服务外包总额和同比增长率的战略目标。温州应该实施“服务外包工程”,妥善组织人才、资金、资源、服务等要素向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倾斜,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更好地发挥服务外包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性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全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依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明确目标任务
温州市2012年力争培养至少1000名入门级员工和25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2013年力争培养至少2000名入门级员工和25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2014年到2015年,力争每年培养3000名服务外包入门级员工,250名中高级管理人员,用四年时间全面完成10000人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储备工程。2012年建成温州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公共平台,形成有效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市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二、鼓励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开展外包人才培训业务
把基地作为外包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到2015年至少建成3个规模培训基地,达到以下标准后经市政府认定予以挂牌。
(一)对服务外包产业有较深的认识和较强的参与热情;
(二)具有不低于500平方米的专门用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场地;
(三)具有专供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电脑设备不低于200台套,并配置相应的外包软件;
(四)具有相对稳定和一定数量的服务外包师资队伍;
(五)采取学历教育加短期培训等方式与园区外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根据企业需求设立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开设服务外包相关专业;
(六)每年与市内服务外包企业签订就业合同不低于300人,实习实训不低于500人次;
(七)对参加服务外包从业短期技能培训的学生免收培训费。
三、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补贴政策
(一)基地补贴政策
1、对浙江省商务厅已认定挂牌的基地,每年培养输送到服务外包企业工作,并签订就业合同达到100-300人的,年末给予一次性补贴15万元;达到300-500人的,给予一次性补贴20万元;达到500人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贴30万元。
2、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建立温州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在2012年7月31日前挂牌并开展培训的院校的相关老师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鼓励基地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师资培训,主编并编写服务外包教材的给予每本20000元的奖励,并列入市重点建设课程。其师资培训费和交通费经申请批准后给予50%的补贴。
(二)院校补贴政策
1、输送学生到市内服务外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正式就业的,给予院校500元/人的一次性定额补贴。
2、对于开办服务外包专业(获得教育部专业代码),专业办学规模达到100人以上的,经认定后给予一次性补贴30万元,列入市重点建设专业,并优先推荐列入省特色建设专业。
3、对于在2012年6月31日前配置国际服务外包培训软件的给予50%的采购补贴,建立温州服务外包信息网站的学校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三)学生补贴政策
1、就业补贴
与市内服务外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满6个月的,给予300元/人的一次性定额补贴,工作满一年的,按700元/人的一次性定额补贴标准补足。
2、学费补贴。
(1)大专(高职):凡大专(高职)毕业生与区内服务外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正式就业的,未转户到温州的学生就业满一年的补贴1500元,满二年的按3000元补足,满三年的按5000元补足;凡转为温州城镇户口(含区内农转非)的学生就业满一年的补贴2000元,满二年的按5000元补足。
(2)本科:凡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与市内服务外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正式就业的,未转户到温州的学生就业满一年的补贴2000元,满二年的按4000元补足,满三年的按7000元补足;凡转为温州城镇户口(含区内农转非)的学生就业满一年的补贴3000元,满二年的按7000元补足。
就业补贴与学费补贴分别计算。
(四)中介机构(含社会培训机构)补贴政策
对劳动用工中介机构(含社会培训机构),每输送1人到市内服务外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正式就业,给予500元/人的一次性定额补贴。
此项补贴与院校补贴不重复计算。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市长为组长,市商务局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高新技术园区、服务外包园区管委会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由服务外包园区管委会牵头,原则上每三月召集各成员单位召开一次联席会,通报工作情况,分析困难问题、研究解决措施。遇有特殊情况,随时召开。
(三)明确职责。
1、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管委会:负责全区服务外包产业人力资源保障的统筹协调,统计入驻企业人才需求,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岗位目录,组织师资培训、企业化课程嵌入等校企合作事宜,牵头组织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认定、人才培养扶持政策兑现。
2、人力社保局:负责组织劳动用工中介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开展服务外包企业用工培训输送,为服务外包产业劳资双方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服务,负责按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输送年度任务的10%给各镇街和社会劳动中介培训机构划分任务,积极协调市级专项资金,为服务外包产业储备和推荐就业人员。
3、市教育局:负责市内各院校学生资源情况统计,引导院校在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择业教育向服务外包产业倾斜,引导符合条件的院校积极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负责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输送年度任务的90%给各院校划分任务,负责组织学生到服务外包企业实训、就业的组织选送工作。
4、市商务局:负责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协调争取市级专项资金。
5、市财政局:建立专项资金为服务外包产业招用工提供资金保障。
(四)补贴经费保障。
对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院校、员工和中介机构的补贴,由市政府设立每年300万元的“温州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支付。
(五)纳入目标考核。
将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输送年度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园区,对分解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