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最常态、最广泛、最有效的途径。反映社情民意是参政党履行职能的基本方式,是参政党提高参政议政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民主党派应当以抓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为着力点,积极推动参政议政工作,为民鼓与呼。为此,各民主党派要认识到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重要性,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发展趋势,创新机制,实现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再上新台阶,从而更好地参政履职。
一、充分认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重要性
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广集民智的重要手段,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其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
(一)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实现“十二五”工作目标的客观要求。今年是实现“十二五”目标的非常关键的一年,在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当中,随时可能面临大量新问题、新情况。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社会各个领域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广泛了解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因此,加大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力度,健全社会舆情汇集机制是时代要求,是大势所趋。
(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保障民生的基本需要。在新形势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最大问题所在,需要我们以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搭建领导人和百姓之间的“连心桥”,把“听民声、查民意、知民情、得民心”落在实处,使我们的政策制定更加切合群众需要,更好地为民生服务。
(三)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重要手段。当前全球化的大趋势决定,国际大事件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应对国际国内不断变化的形式,及时估计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科学的决策做指导,需要形成完善的舆情汇集机制,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为了解民意,广集明智的重要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要准确把握当前的反映社情民意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广开言路,各民主党派迅速行动起来,逐步形成了一套较好的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机制,广泛发动党派成员运用自身的智力密集、地位超脱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基础工作不断加强,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亮点,也就体现了其重要性,这项工作必然将会越来越重要,也必将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这也给各民主党派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反映社情民意未来将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面临的形势来看,社情民意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大家都知道,当前面临的形势,远比过去复杂得多,我们面对的是多样化的利益群体,多样化的生存格局,多样化的社会角色。经济社会资源占有的差异,市场机会把握能力的强弱,都加速了收入分化和社会分层,再加上腐败现象蔓延,权力向金钱倾斜的现象增多,引发了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现代政治很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关注民意的反映。是否及时、充分地反映社情民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二)从发展的形势来看,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目前,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越来越畅通,很多基层意见呼声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或者其他形式直接送达中央最高层,而且具有较高的水平,与形势的发展相比,民主党派的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体现参政党的重要作用。
(三)从工作质量要求来看,总体要求会越来越高。随着多党合作事业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民主党派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总体要求会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化水平会越来越高;二是社会化水平会越来越高;三是组织化水平会越来越高。
故而,民主党派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思想观念还停滞不前,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因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懈怠情绪有所抬头,党派机关工作方法存在不足之处,民主党派成员在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上参与率还不是很高等等。
(一)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以当前的形势来看,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外围竞争压力日益激烈。与新兴的反映社情民意渠道相比,民主党派开展反映社情民意工作需要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形成新的良好的机制,深入挖潜,切实提高工作水平。但当前仍有个别党派极个别组织负责人的思想认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工作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工作水平仍未达到起码标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处于落后状况。我们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更新观念,使该项工作不断推进,永无止尽,不能满足。
(二)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各党派之间、各党派基层组织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工作落差非常大。这说明了党派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开展工作的水平不一,取得的成效不一。故而,对反映社情民意工作,需要各民主党派中央进一步予以重视,着力提升工作水平,推动该项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参与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各民主党派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各党派撰写社情民意的成员在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方面参与率较低。据统计,有的民主党派的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参与率仅为10%左右,基本以机关专干组织的几个骨干成员采写报送为主,没有形成较广的参与面。与此同时,新会员没有发动起来,机关干部在发动成员参与方面缺乏相应手段,机关专干和反映社情民意骨干长期的超负荷运转,使得反映社情民意成为从上到下的巨大压力,普遍感觉疲惫,此种状况长期持续下去必将影响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升反映社情民意整体水平推动参政议政工作
鉴于社情民意工作的重要意义,各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应将这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坚持不懈地一抓到底。尤为注意的是各党派要结合自身的界别特色和所联系的主要群体的特点,从社情民意工作的发展趋势出发,进一步提升其成员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整体水平,这就需要加大领导力度和加大队伍建设工作力度、指导工作力度,并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工作力度,创新机制,实现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新的发展,并以此为主要抓手,推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深入。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各民主党派中央要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为党派履行参政议政重要职能来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推进此项工作持续有效的开展,并取得应有的成效。地方的主委、专职副主委,各省直支部的主任作为这项工作的第一负责人,亲自抓这项工作,确保领导力量到位。
(二)要进一步加强骨干培训和夯实基础工作。在各党派已经形成社情民意“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每月通报制度”,“每周约稿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情民意会员培训新路子,如举办专题讲座,对民主党派新成员和反映社情民意骨干分子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不断地培养新人和充实骨干力量,确保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要抓住当前民主党派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中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整体参与率只有10%左右,“谁来做”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时刻不能忘记狠抓三支队伍建设:一是要狠抓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二是要狠抓机关干部队伍(“骨干队伍”)建设;三是狠抓“特邀信息员”队伍建设,要有重点有意识的狠抓这“三支队伍”建设,从而夯实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最根本的基础,从而切实解决力量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要进一步加大强化指导的工作力度。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的技术性工作,必须不断强化指导,才能提升工作质量。因此,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指导:一是要强化全盘指导;二是要强化业务指导;三是要强化示范引导。
(四)要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工作力度。要建立工作策划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工作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提高各民主党派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要进一步加大创新试点工作力度。民主党派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在经历了“强基础”、“提质量”、“创品牌”三个阶段后,要进入“抓拓展”这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应对新阶段的发展形势与工作压力,进一步提升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品牌,就必须进一步加大新试点工作的力度。实施“末位督查制”、“社情民意联络员制度”外,进一步探索“社情民意招标试点”、“社区信息采集点”等试点工作。广大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调整思路,创新方式,与上级创新试点工作有机对接,积极配合,不断探索新的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具体工作实践,实现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从而实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民主党派参政履职奠定更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对于民主党派而言具有重大意义。认真抓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使之富有成效,既为党派发掘、锻炼了参政议政人才,又为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的提供、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作者系民建益阳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