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语
选才与用才
日前,民建市委会召开参政议政工作表彰大会。会上表彰一年以来,为我会参政议政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者,或者在市统战部“诤友建言”上获奖者,或者撰写的提案建议得到市委书记、市长批示的会员作者举行颁奖。
近年来,温州民建在参政议政工作上取得骄人的业绩,归功于市委会成立了调研工作委员会,制度了选才用才的机制,规避了人才资源的虚耗或有人怀才不遇的遗憾。“人”尽其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便成为我们的“短板。”有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其中的道理。
有一群虫子聚集在草地里一起聚餐联谊,不多久,就把准备的汽水喝了个精光。在大家口渴难耐时,推派一个代表跑腿买汽水。由于卖汽水的地方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程,小虫们认为,一定要找到一位跑得特别快的代表,才能胜任这项任务。大伙你一言我一语,环顾四周,挑来选去,最后推选蜈蚣为代表。它们认为一致蜈蚣的脚特别多,跑起路来,一定像旋风般的快。蜈蚣在盛情难却下,起身为大家买汽水。过了好久,大家东张西望,焦急地想蜈蚣怎么还没回来。情急之下,螳螂自告奋勇跑去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一推开门,才发现蜈蚣还蹲在门口辛苦地穿着鞋子呢!
由此可见,建立一套客观的评估选才、用才的标准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一般人常常会根据外表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或人格,然而,实际上看走眼的几率是相当高的,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或人品是无法单凭外表来评判的。此外,人们也常常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以为只要腿长或脚多,就一定跑得快.然而像故事中的蜈蚣一样,虽然脚多,却不见得跑得快.所以,客观地评估一个人的优缺点实在是有必要的,尤其对市委会而言,站在不偏不倚的角度,去除个人的偏见,才不会造成人力资源的虚耗或有人怀才不遇的遗憾。
本刊编辑部